《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很久就拥有《曾国藩家书》这本书,只是惰性使然,一直将其束之高阁,仅成为家中书墙角落里的一种摆设。近日闲来,拿出细细品味,又一次被百年之前思想巨人的高大格局深深折服,如今我们真的out了,思想道德在浮躁宣泄的社会中不断滑坡,而家书中体现的中心内容正是需要我们恶补的根植于内心的文化修养。

平淡的家书中,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知良言。我们普通之人,或许没有曾国藩那种治国平天下的胸怀与气魄,但是家书反映的修身齐家等对于我们普通百姓家庭教育的思想指导,还是有很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的。

曾国藩家书中在讲到读书时,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直白的阐述,读书,一要有志气,二要有胆识,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读书如此,做人做事也就应如此。

“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能够处乐,能够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在给九岁儿子纪鸿书信中关于为什么读书,该怎样读书做人方面给出了鲜明的思想态度与方法观点,也为后人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和方法论。现今社会很多家长只重视“才”教,而忽视“德”育,现代教育只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一般家庭认为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光宗耀祖,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殊不知,读书不单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更是为了明事理,养正气。

做人当自强,而不是与人争强。“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曾国藩多次在书信中告诫诸弟要“平骄矜之气”“戒傲惰二字”,“不宜非议讥笑他人”。这也是家书在修身中提到的勤勉、谦恭、坚韧与自我反省,学习应注重进德修业,做人忌桀骜不驯、忌牢骚抱怨。不与人争,不出强头,不强出头,不是不求上进,而是一种豁达,一种隐忍,一种自我保护。“勿各逞己见”不是没有主见,而是一种“谦谨”与宽容。

书中多次提到勤俭自持,其中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家族保持俭朴的传统,就能够兴旺。人保持勤劳就能够健康。家族能够勤劳俭朴,那么生活就永不会贫贱。同时也让我想起来唐朝李商隐的那句警世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上贤明的国家,成功靠的是勤奋节俭,破败皆是因为奢侈。勤俭自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为修身立人之本,兴业持家之道,唯有人人勤俭自持,社会节约蔚然成风。

术业有专攻之人才固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更加难能可贵。曾国藩曾被毛主席评论为: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他高深的学问素养,在家书中更是得到充分体现。家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必须重拾民族文化与传统美德,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唯有正人正己正三观,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芦楠)